这是我原创的第845篇文章
这两年,我越来越觉得,“学什么”本身不是最难的,难的是:
你明明很想学,但总是被生活打断;
你明明花了时间,但始终停在“入门”阶段。
今天,想跟你聊聊一个我觉得真的“有点用”的学习思路——西蒙学习法。
图片
它不是那种“看起来很牛”的模型,而是那种你真花时间做了,就能慢慢见到进展的东西。
01
我为什么开始用这个方法?
先说说我是怎么知道它的。
前几年,我也像很多人一样,焦虑于“要不断提升自己”、“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”,于是看了很多书、报了很多课,但最后大多数都半途而废。
其实那些课程都没错,内容也挺系统的。但问题是:我压根消化不了,更没法用起来。
有一次我在整理自己过去几年学的东西,粗略数了下,买的课程不下50个,书大概有80多本。然后我问自己:你真正用起来的,有几个?
答案是:少得可怜。
直到有一天,我偶然看到一篇关于“刻意练习”的文章。作者提到了西蒙,也就是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·西蒙,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:
“不加选择地重复,只会强化你的错误。有效的练习,一定是有目标、有反馈的练习。”
那一刻,我意识到,我过去大多数所谓的“学习”,其实是“做了,但没有练对地方”。
西蒙学习法告诉我们,要把技能拆成小块,找到自己真正卡的点,针对性练习,带着反馈去调整。这听起来挺常识,但真做的人不多。
02
刻意练习的核心,不在“多”,而在“准”
西蒙学习法的核心思想,其实很简单:锁定一个技能,把它拆分成小块,然后盯着那个你做不好的点,反复练、反复调。
听起来有点像“笨办法”,但很多高手,其实就是靠这招起来的。
举个例子。
我在刚学写作那几年,也是做公司写公众号,每天要更新一篇文章,大多数时候都是凭感觉写,没有感觉时就东抄一点,西抄一点。
但这样写了两三年,都没有练出质量,写营销文的速度倒是提升了不少。可文章一旦有点长度,逻辑就开始把不住了,前后矛盾,写不出质量。
后来遇到一个老师,在他的指导下,我开始专门练习商业类文章,不计时间,专门打磨好这一种文章风格的写作。
从怎么定大纲,怎么写出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观点,怎么理顺前后逻辑,再怎么论证每一个观点......
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,写完一遍,改;写完两遍,又改......就这样一篇文章刚开始要写五六遍才勉强合格。
连着练了两个月,也只写了七八篇文章,平均一周一篇。这种速度,以前我是很难接受的,这也太慢了。
但当我写到5篇时,我对文章的感觉就完全变了,我能看出来一篇文章的结构来。读到别人的写的文章,我能快速找到其中的观点,他用了什么方法去论证,是故事还是数据。整篇文章的框架就在脑海里。
那种感觉一下就通透了。再看自己第一篇文章,逻辑狗屁不通。
这时候我才意识到,真正的成长,不是靠“多写”,而是靠“写得有意识”。
03
为什么这个方法大多数人坚持不下来?
说实话,这个方法不是那种“上头”的方法。
它没有很强的成就感反馈。你每天就是在卡点上反复撞墙。很多人练着练着就放弃了,不是因为没效果,而是太慢。就像打游戏,在一个BOSS处坐牢,在这里反复练才能过。
但如果你能熬过前两周,慢慢就会体会到那种“小突破”的快感。
就像我那次练写作的例子,开始的几天真的很难受,每天看着自己写不出几句话,心里很急。但我忍住了。
我告诉自己:先不追求产出,先搞清楚“问题出在哪”。
等你越过那个点,你会发现:你之前卡的那个地方,其实不是你不会,而是你没用对方法。
04
再讲几个我看到的真实案例
有个朋友,做短视频方向,他去年开始准备转型做职场IP,但一直没起色,粉丝不到5000。
他来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“突围”。
我给他提了一个建议:你把你觉得最难拍的内容,挑出来练。每天只拍30秒,别管成片,也别上抖音,自己回看分析就行。
他一开始也不太信,但后来试了三周,发现效果居然挺明显的。
他说:以前我老觉得自己表达有问题,其实根本原因是我在镜头前不敢停顿、不敢断句。观众根本听不清我重点在哪。
等他把这个点拆开练,后面的内容自然顺多了。现在他的账号已经涨到3万多粉了,虽然不算爆,但比去年停滞强太多。
还有一个例子,是我一个学员。
她是做咨询行业的,平时很忙,但一直想提升PPT讲述能力。
她按照我给她的西蒙练习法,每天练一次“10分钟内讲清一个案例”,并且让同事给她打分、提意见。
三个月下来,她不仅被客户认可度提高了,甚至还被公司请去给新人做培训。
她跟我说:不是我进步多快,而是我终于知道“该怎么练”了。
05
你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练任何技能
这个方法不是写作专属的,几乎所有“可积累”的技能都能用。
比如:
1、想学自媒体?就别一上来想做爆款,先去分析10个你喜欢的账号,拆出每一个账号背后的逻辑,他们的作品是怎么爆的。
2、想练表达?那就找你最不会讲的内容,先录音再听自己讲的逻辑、节奏、用词,有意识地练。
3、想学新语言?别泛听泛读,锁定“听不懂的音节”、“发不出来的词”,一条条过。像是the、it、to这些词在句子中的发音,很多人学英语时都不重视,因为这些词都没有实际意思,没法翻译,大家都不太关注,结果一说出来就很中式。如果你能专门去练习一下它们的发音,口语马上能上一个台阶。
但注意,不是“重复”就叫练习。只有你带着目标和反馈机制去练,才算“刻意”。
图片
现在我每次开始学一个新东西,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“卡点清单”——就是我预判哪些地方我会卡住,然后重点盯这些点去练。
每天只练其中一个点,用视频也好、写也好、实操也好,练完就记下一条反馈。
而且整个过程会很稳定,不焦虑,不上头。
06
现在信息太多、知识太泛,导致很多人都陷入了“永远在学,永远没有结果”的状态。
真正拉开差距的,不是你学了多少,而是你能不能专注、能不能沉下去、能不能练到点子上。
西蒙学习法不会让你“一夜逆袭”,但它能让你“踏实前进”。
它的秘诀其实只有两个字:盯点。
别学得太散,别练得太浅。找到那个你真正卡住的点,然后耐着性子往里钻。
这很反人性,但它真的有用。
如果你最近正准备学习一个新东西,或者在某个技能上一直没突破,不妨试试这个方法。
别急着成功,先学会“怎样练”。
最后,想认真推荐你去读读这本书——《西蒙学习法》。
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“成功学”鸡汤,而是很脚踏实地地讲:一个普通人,怎么通过科学的方法,提升学习效率,真正掌握一门技能。
里面很多观点我在这篇文章里只讲了冰山一角。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系统学习,不妨把这本书当作你今年的“方法论底座”。↓↓↓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鼎配资-配资什么-股票配资网站查询-配资网上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