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不足畏,深居如退藏。
青奴初荐枕,黄妳亦升堂。
鸟语竹阴密,雨声荷叶香。
晚窗无一事,步屧到西厢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图片
小暑时节没什么可怕的,深居家中就像隐居一样。
青竹凉席初次用来垫枕,黄色的书卷也被拿到厅堂。
鸟儿在浓密的竹阴中啼叫,雨声里传来荷叶的清香。
傍晚窗前无事可做,拖着鞋子漫步到西厢。
注释
图片
青奴:夏日取凉寝具。用竹青篾编成,或用整段竹子做成。
步屧:行走;漫步。
注释引用:百科赏析
图片
这是金代诗人庞铸的一首小暑节气诗。
这首诗最绝妙之处,在于以小暑为引,对物象精妙捕捉,将绘画的构图意识、音乐的节奏韵律与文人的生命哲思熔铸一炉,在竹影荷香间铺展了一幅文人消夏的生活画卷,形成了“以诗为画,以境写心”的独特审美范式。
小暑虽为“湿热交蒸”的开端,庞铸却以“小暑不足畏”破题,开篇便显露超然心态。当多数诗人困于暑热焦灼时,他却以“深居如退藏”的安然心境,将节令之苦化为诗意之乐,这与他“工于诗,善画山水”的文人特质一脉相承——在寻常生活里捕捉自然灵性,于方寸天地中安放精神自由。
“青奴初荐枕,黄妳亦升堂。” 颔联中“青奴”与“黄妳”的意象搭配尤为精妙:青竹凉席(青奴)与书卷(黄妳)一取凉、一遣怀,既暗合“深居退藏”的物理避世,又以“荐枕”“升堂”的拟人化动作,赋予日常器物以雅趣。这种将实用之物诗化的笔触,与他画作中“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”的追求相通——正如他画山水必求“气韵生动”,写夏日亦要让消暑之物成为精神寄托的载体。
诗的颈联堪称写景神笔:“鸟语竹阴密,雨声荷叶香”以通感手法打破感官界限。竹阴因鸟声而显“密”,雨声携荷香而愈“清”,听觉、视觉、嗅觉在雨中浑然交融。这种对自然细节的捕捉,与庞铸“善察物情”的创作风格息息相关——他曾任户部侍郎,虽仕途辗转,却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敏感,如同画中勾勒山水皴法般,以“密”写竹影参差,以“香”绘雨润荷鲜,让湿热的夏日因自然生机而变得通透。
诗的结句“晚窗无一事,步屧到西厢”颇具禅意。当“无事”成为夏日的注脚,漫步的动作便超越了物理位移,成为精神自洽的象征。这与金代文人“外儒内道”的心态有关:庞铸身处宋金文化交融之际,既受儒家“入世”思想影响,又向往道家“退藏于密”的境界。小暑的“深居”并非避世消极,而是以“青奴”“黄妳”为舟,在自然与书卷中寻得内心的清凉——恰似他画作中留白的意境,于“无一事”中藏着对生命节奏的尊重。
与宋代诗歌“以理入诗”的精雕细琢不同,庞铸此诗以白描见长,“青奴”“黄妳”的俚语与“步屧”的雅言相映成趣,体现了金代文学“质实而不失文心”的特质。这种风格与其山水画“笔墨厚重,意境疏朗”的特点互为表里——如同画中以浓墨写竹阴,以淡彩染荷香,诗中亦用“鸟语”“雨声”的动态打破“深居”的静态,让夏日的诗意既扎根于生活,又升腾于哲思。
当小暑的湿热漫过千年时光,庞铸笔下的“竹阴荷香”仍在诗中散发清凉。他以文人的慧眼将节令转化为精神栖居地,让“退藏”成为与自然和解的智慧——这不仅是对夏日的礼赞,更是对生命“热中求静”的永恒叩问。尤其是他那诗画交融的消暑美学,更是让人心旷神怡,余韵悠长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鼎配资-配资什么-股票配资网站查询-配资网上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